發布時間:2023-04-06 19:36
戶外勞動者在達川區三里坪街道“環衛司機之家”看書
一座文明城市的背后,離不開環衛工人、快遞員、外賣小哥、交通警察、建筑工人等的默默付出。他們,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——戶外勞動者。然而,他們在為城市建設發展、為市民美好生活辛勤付出的同時,卻面臨著“吃飯難、喝水難、休息難、充電難、如廁難”等實際問題。
近年來,達川區根據“工會主導、社會參與、共建共享、務實高效”的“工會+”工作思路,聚焦環衛工人、環衛司機、快遞小哥、外賣送餐員、貨車司機、網約車司機、交通警察、市政園林工人、建筑工人等廣大戶外勞動者的現實需求和具體困難,積極開展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建設,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。
共建
每一站都是“家” 請你來歇歇
“環衛工人清掃路面,累了、渴了可以進站點休息,現在我們有了屬于自己的‘家’了?!杯h衛司機楊厚明滿意地說,“環衛司機之家”除了有休閑桌椅、空調、電視機、微波爐、飲水機、醫藥箱、書籍、充電插座外,還有象棋、長牌、話筒、音響等,像一個溫馨的“小家”,真是太溫暖了,滿足了大家的精神文化和休閑娛樂需求。
近年來,達川區不斷完善《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建設方案》,明確建設標準、建設方式、運行管理等,動員組織部、人社、婦聯、城管、物流辦、街道辦等各部門(單位)參與,廣泛發動社會團體、愛心人士積極投身站點建設。位于達川區南城健康巷的戶外勞動者站點,是達川區總工會指導快遞行業工會聯合會建設的,是外賣小哥們經常去的地方。
“以前累了只能在快遞三輪車上坐一下,現在有了服務站,既能休息還能給手機充電,太貼心了?!表権S快遞員張贏說。
共享
把好事辦好 把實事辦實
位于升華商圈對面的“達川·騎手家園”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,秉持“組織起來、文明起來、共享起來”的理念,是重點聚焦環衛工人、快遞外賣小哥、貨車司機、代駕司機、交警、零工、休閑旅游人士等群體打造的共享服務站點。還設置了公益性崗位、納入社區運維管理、開設志愿者服務、落實網格員、受益人輪值等方式明確共享站點的管理人員。
“我負責的這個小區有11棟樓,1579戶,約2600人。每天要走街竄巷,爬樓敲門,基本做不到準點下班,因此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學習、生活。這正是我一直焦慮的問題?!边_川區三里坪社區網格員郭家蘭說,“自從建了這個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后,我可以在這里休息、熱飯、整理走訪資料,還可以讓上小學的女兒放學后到站點來寫作業、溫習功課,享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閱讀服務、健身服務,我現在可以說是事業家庭兩不誤?!?/p>
共管
架起“連心橋” 織好“金紐帶”
建設容易建好難,建成容易管好難。為了保證管得好、用得到、能用久,達川區積極探索長效共管工作機制,制定《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管理制度》《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星級評定及補貼標準》和《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固定資產管理制度》,有效推動站點長效運轉。通過細化站點管理措施,切實為戶外勞動者提供貼心服務,讓他們“愿意來、經常來、坐得住”,把好事辦到群眾心里去,充分發揮站點的現實效益。
示范建設一個,帶動建設一批,精準服務一群。不僅滿足“冬能取暖、夏能乘涼、累能休息,可熱飯、可充電、可閱讀”的基本需求,還提供勞動保護、知識講座、技能培訓、座談交流、法律援助、關愛慰問等多元化服務,在干群之間架起“連心橋”,織好“金紐帶”。
截至目前,達川區累計投入資金110余萬元,建成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20個,累計服務戶外勞動者80余萬人次,在全社會營造了尊重、關心、關愛戶外勞動者的濃厚氛圍,一個個充滿溫馨的港灣,逐漸形成了城市獨有的溫情地標,讓戶外勞動者等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愛,更激發了他們當好城市建設者、城市服務者、城市美容師的工作熱情。
□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歡 桂丹倪 通訊員 張琳敏
來源: